四川金鑫工程测绘有限责任公司
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年度报告(2022)
一、企业概况
四川金鑫工程测绘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年,位于“天下穹窿”的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公司立足于中国基础建设的大环境,是一家专业承包高铁高速公路、市政、水利、国防等建设项目的技术板块,专业为各大建设单位提供技术咨询、施工测量技术服务、内业资料服务的综合型公司。公司紧抓时代脉搏,十年时间里,紧跟中国基础建设的发展潮流,发展速度迅猛,目前同时技术服务的隧道、路桥、市政工程1000余个,遍布全中国,更是随着“中国基建”走出国门,参与了大量国外项目的建设。
2008年发展至今,金鑫测绘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将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培养机制让金鑫测绘对于旗下技术人员个人综合能力的打造和培养变得愈发快速全面。十年时间所建立起来的庞大信息网络和工程平台,让公司在行业中得到了极大的认可,与各大工程建设单位的合作也越发紧密和多元化,在奠定行业竞争力的同时,也保证了所有技术人员在能力和收入上拥有了足够的自信度和自豪感。
对于工程合作单位,我们在为各大建设单位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更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工程咨询渠道,帮助各建设单位提升技术力量、提高工程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携手共赢是公司的核心理念。由于多年在基建工程行业打拼,也为各大建设单位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平台,规范化和信息化让金鑫测绘成为了各大建设单位合作的优质选择。
金鑫测会立足当下,志在百年,打造成为“中国测会之乡”是公司发展的方向,最终,将金鑫测绘打造成为百年企业。
二、参与办学
1、参与教学方案制定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能力特点,金鑫测绘与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建造学院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培养标准,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学生”和“学徒”相互融通的课程体系,使学习过程融入到真实生产的实际中。

图1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为保障每年“金鑫订单班”项目的顺利实施,建立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共同服务、共同受益的机制,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保障订单班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了内江职院—金鑫测绘的校企合作管理平台。

图2校企合作管理平台
同时成立了金鑫测绘技术专家为核心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研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并指导企业导师的选拔和管理。

图3金鑫测绘技术专家研讨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金鑫测绘的人才需求的特点设计了“专业基础训练,双基地培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实施流程,“专业基础训练”即学生通过前四学期在校内外通过学中做、做中学一体化教学,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在三四学期之间的暑假以准员工的身份到金鑫测绘进行工程测量、资料管理、项目管理等多种岗位轮换学习及考核,使学生能在第五学期学习完成后能迅速完成准员工到正式员工的身份转换;“双基地培养”即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轮流进行,学生具备在校为学生,在企业为员工的双重角色。学生在企业各实习岗位里,定岗位、定师傅、定实习内容、定期考核,企业文化讲座、职业生涯讲座、技术讲座、行业发展讲座、思想政治学习贯穿人才培养过程。
内江职院与金鑫测绘经过五年的探索,形成了以职业综合素养为导向,以职业关键能力为核心,综合能力和“X”技能并重,同时融入中国文化的“双线一体化”培养新模式。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不断明晰了具有爱国、爱党情怀,掌握各项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培养新规格;校、政、行、企四方共同构建了党建引领下的组织、资源、制度、知识和文化的“五融合”育人新路径;形成了“五高—三交互—两全面”的校企协同培养高水平测量项目工程师的新机制;无缝衔接企业走出去发展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建立了“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的金鑫测绘项目工程师项目课程体系,全面规划学生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并根据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动态调整。

图4内江职院-金鑫测绘项目工程师培养模式
实施“五高—三交互—两全面”校企协同培养机制。制定了高频率渗透金鑫测绘项目案例、高质量适配企业生产培训内容、高要求对接企业生产任务、高标准适应企业管理体系和高起点对接企业文化的“五高”培养标准;深化了主体交互育人、载体交互育人和文化交互育人的“三交互”的校企多层次合作模式;完善了全面统筹项目工程师选拔机制,全面规划学生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的“两全面”成才体系。
学校对接金鑫测绘项目工程师岗位和职业能力发展需求,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开发课程模块,构建“通识+技能”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识类课程设置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思想道德修养、形式与政策等模块,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爱国、爱党情怀;技能类课程强化项目化课程建设,开发面向工程测绘和工程技术领域的《工程测量》、《工程制图》、《道路勘察设计》等一批X技能课程,提升课程项目工程师培养的适配度。
2、参与课程开发
根据人才培养需求,金鑫测绘与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对课程开发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目前已完成两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制定,并分步推进核心课程的内容重构及资源库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接工程测量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金鑫测绘项目服务岗位的核心能力,完成《工程测量》、《工程项目资料管理》等课程的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开发,以《工程测量》为例,其对应的岗位为工程测绘服务岗位,关键能力为测绘技术和勘察设计能力,按照企业反馈,隧道测量技术,横断面测绘与围岩监测十分重要,因此将各种隧道测绘典型案例结合到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中。
建设空中课堂,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互动。针对校企两地距离以及生产与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为解决校企双方互动教学、培训的难题,由学校投入资金,校企双方完成了《工程测绘教学资源库》,一些工程测绘的课程可借助数字化校园,学生在企业可通过空中课堂学习并完成部分学分。
3、参与师资队伍培养(锤炼双师)
金鑫测绘为了订单班教学的正常开展,除了接纳学生实习和就业外,还提供兼职教师资源、接受学校教师岗位锻炼、吸纳教师参与技术交流、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方面,全面参与了学院的管理和教学。同时积极为内江职院的教师提供顶岗实习和企业实践的机会,前后有许翊、姚锡伟等多名教师,到金鑫测绘参与技术交流等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
4、生产性实训
校企双方建立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此基础上完善了测绘服务人才培养的相关内容,建立了测绘服务人才培养素质模型和课程体系,并匹配优质的内外部培训资源。
对于测绘服务人才培养,实行“三步走”的培养规划。第一步是夯实基础,培养对象通过在各项目实践进行为期3-6个月的岗位轮训,旨在基本掌握工程测绘基本原理,锻炼动手能力。第二步是强化提升,加强培养对象在测绘关键技术、工程图纸识读、线路勘察设计的能力。第三步是市场服务锻炼,把培养人员安排在国内不同的项目部,通过承担国内工程建设不同种类测绘项目的服务任务,积累服务经验,锻炼其综合处理能力。
三、企业资源投入
1、人力资源投入
为更好地培养金鑫测绘订单班的学生,金鑫测绘总经理余梦龙、副总经理向剑、技术总工丁黎明等聘为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建造学院的产业教授,同时金鑫测绘先后安排了以罗洪雨、王超等项目技术骨干13名企业师傅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为学生们授课。这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与院校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参与一线授课,以严谨的教学态度,严格的教学考核,促进了学生快速成长,获得了学生,校方与家长的一致好评。
2、物力财力资源投入
为更好培养金鑫订单班学生,让更多的学生了解金鑫测绘,同时解决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实训室缺乏先进测量仪器教具问题,金鑫测绘向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实训室每年免费提供测绘高端仪器使用,为学员的技能提升提供了物力保障。
由于金鑫测绘距离学校较远,交通不便,为方便学生到企业学习,金鑫测绘组织安排职工班车为学生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同时给假期实习学生及时发放冬、夏两季员工服装,免费提供食宿。
四、参与教学
校企双方共同商定了金鑫订单班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管理的要求和产品技术特点,制订了培训安全和保障机制文件。从项目培训实施记录、带徒协议和安全协议、各实训模块试卷和考评表、培训效果评价都作了详细的记录,并进行档案管理,每周六安排对我们学生安排了综合素质培训和专业培训。
为提升教学效果,将12名学生分为两组实施教学活动,分别安排到不同的工程项目,并为两组学生分别制定了培训计划。
为提高毕业设计水平、培养高技能人才,校企双方推行金鑫订单班毕业设计双导师制,校方导师与企业导师充分对接,就设计题目、设计难度、设计类型及毕业答辩的形式等问题深入研讨和交流,通过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实习岗位与毕业设计内容严重脱节的现象。为打造省级优秀毕业设计和推进现代学徒制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服务地方
在公司的发展历程上,离不开让世界叹为观止的各大工程,乌东德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新关角山隧道、胡麻岭隧道、雀儿山隧道等均有着金鑫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令世界叹为观止的超级工程目前还有一些仍在建设。
尤其是在高铁的建设上,金鑫人伴随着整个高铁的崛起和辉煌,并随着中国高铁这一张世界名片走出了国门。
秦沈客运专线、京津城际高铁、郑西高铁、京沪高铁、哈大高铁、京广高铁兰新高铁、郑徐高铁。这八条中国高铁发展史上教科书式的超级工程。也是里程碑式的已运营高铁,无不有金鑫人的泪水和汗水,我们的工作鲜为人知,但责任却无比重大,这所有的工程成就不仅仅属于我们,更属于我们的父母和妻儿,是我们这些最可爱的家人,让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可以无所顾虑。
六、问题与展望
金鑫测绘订单班培养目前仍是以项目班的试点模式培养,培养的方向较为单一,人数较少,无法满足金鑫测绘对人才数量和专业的要求。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为行业提供人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需要协调企业各方面资源,以配合教学实施,企业内部往往会形成阻力,从而影响产教融合的深度和范围。
未来,金鑫测绘将拓宽订单班培养的专业设置,如在资料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等岗位开展订单班教学;增加订单班班级设置,扩大人才培养的数量。同时希望政府部门能出台激励和保障政策,加大对企业的投入,让真正愿意投身职业教育的企业免除后顾之忧,提高企业的积极性。